找到相关内容18篇,用时1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陵川三教堂谈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

    佛家是对众生讲。但总来说,都有一个共同点,做人根本是从“孝”字出发。儒家孔子在《论语》中“事父母能竭其力”,又说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”当他弟子问孝时,孔子曰...内涵有很大程度和谐点,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,教育人方式不一样而已。故曰:道家以数起论,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,以研究天道。儒家以德起论,有礼、智、仁、义、信之,以研究世道。佛家以缘起论,有生、老...

    李中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184606.html
  • 印祖一生教化三十二字箴

    佛家因果一点都不能错失。 之后,他在南海普陀山闭关修行长达三十多年,对外没有任何往来,一心阅藏,从中增进信心。早期受龙舒净土文启发净土思想,此时则用来潜修,认真受持。大师之名后来之所以为世人所知,...如何影响?以下就依照这八句三十二字箴言,来做个简单说明。 总 在这八句当中,前四句“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是教我们做人道理。所谓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,打好地基十分重要,做人做得好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984895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现时代(笔谈)

    它藏有一切事物种子。由此推论:一切耳目所见东西都虚幻不实,唯有人“识”为真实。梁漱溟接受了这一观念,并融合了柏格森直觉主义,把佛家“时断时续、非断非续”与柏氏“真实生命乃自由创造意志”...来看,它和释尊时代、大乘佛教传播时代、还有日本各宗派成立平安、镰仓时代、以后江户、明治、大正、昭和等诸时代比较,都呈现着不同现象。因此,这也可它是开始呈现与过去诸时代相异时代。  不过,...

    平川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41875.html
  • 茗公荼毗、示现瑞相-追记茗山上人往生前后二三事

    也许好懂一些了。王阳明在《傅习录》卷三也有同样的话:"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,其发窍之最精处,是人心一点灵明。风雨露电,日月星辰,禽兽草木,山川土石,与人原只一体。"佛家涅盘解说,生命宇宙性,...我身边。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,我不出理由来。  可是,毕竟是承认现实,恩师已去,往生净域。对於恩师之死,我有不出伤痛,也有不完伤痛。想起先师生前嘱咐我三件事:恢复焦山佛学院;整理、编辑《...

    觉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4353855.html
  • 中印文化激荡璀璨时代:格义佛学发展

    而生。所以“无”是万物最后根源。这样想法与佛家所说万物由四大而生不同,佛家“四大”(地水火风),也是缘起,不能视为一切法最后依存本质。追究一切存在现象背后最后依据,本无异宗推出“无”作为...传统书籍中固有概念,逐条逐项搭配起来,让那些熟读中国古书读书人,藉著对中国古籍了解,也能够了解佛教精义方法。主要流行于汉末至南北朝。但若抽离历史发生条件来看,我们可以广义地,“格义”是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065077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“学”方面看,用科学方法研究佛理,并无过咎。  佛家叫做“法”。倘若有人问我:“法”是什么?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:“就是心理学。”不信,试看小乘俱舍家七十五法,大乘瑜伽百法,除却说明心理...认识所谓“色”这类东西,所以说是一聚,其余那四聚名称,也因此而立。  佛家又将色相分为三大类,《大毗婆沙论》(卷十六):  “色相有三种:可见有对、不可见有对、不可对无对。”  这三色相怎么讲呢?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446787.html
  •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

    体系形成,无疑是吸纳融合儒释道三家结果,而佛家思想在其中发挥了尤其重要作用。苏辙在《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》中论及苏轼所学时:“初好贾谊、陆贽书,论古今治乱,不为空言,既而读《庄子》,谓然叹息曰:...经典称为“了义经”、“了义教”。反之,未开显究竟佛法方便权巧之,称为不了义,不了义经典称“不了义经”、“不了义教”(同上,“了义不了义”条目)。   佛学是精研形而上本体思想体系,佛家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858914.html
  • 梁启超:关于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方面看,佛教自然是超科学,若从“学”方面看,用科学方法研究佛理,并无过咎。  佛家叫做“法”。倘若有人问我:“法”是什么?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:“就是心理学。”不信,试看小乘俱舍家七十五法,...  佛家以为这五种都是心理过程,一样无常不实,所以用平等观建设五蕴皆空理论。  我们要证明五蕴空是否合于真理,非先将五蕴内容性质分析研究不可,内中受、想、行三蕴,就常识判断,人人都共知为心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0759646.html
上一页12下一页